找到相关内容83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话头之由来   大手印   大圆满法   中国固有的密法——心中心法   心念耳闻 如法修行   心地法门   理悟还得亲证   念起...法力。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理悟还得亲证   修法,看襌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没有多大用处。因为...

    元音老人

    元音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649481556.html
  • 巴壶天著:禅宗的思想(2)

    就是绝对待的,就无所谓是与非。禅家不仅是要理悟,同时是要证悟的。理悟离不了经验和逻辑的推理,仍是识心中的产物。禅人的心性中,不能容留这些东西。他要净化由识心中产生来的渣屑。使知识变为感觉。铃木大拙说:“...真理,当作一个思辩哲学,不是求证的。佛家不重视理悟,而重视证悟。  六、知见的超越  知见与是非是不可分的,有知见必有是非,有是非必有知见。本节与上节在实质上并无不同之处。只是就名相以为分别。佛家将知见...

    巴壶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550104.html
  • “东山法门”的创立

    三行应以“性净之理”为指导,即在认识众生“同一真性”、“自性清净”的基础上,方可展开与之相称的实践。   概观“理入”和“行入”,本质上它是在如来藏佛性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头陀苦行,是理悟与实践并重的...无论是上层贵族、官僚还是下层平民百姓,都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有力的支持,相反备受排挤和打击。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一理悟与实践相结合的禅法难以改变北方地区已经深入社会各阶层的佛教传统,无法适应这一地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4459570.html
  • 怎样解读《心经》

    性,人能觉悟本性,这个「人」即是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是自心求理悟真宗,由定慧开始,悟心明觉,达明心见性的内圣功夫,即是自心自参自悟,自性自一度,自心自明的功夫。是明心见性的第一步,是明心见性的基础。是心行觉观,佛才把此经定名为心经。实为自心求理悟真宗,明心见性之真功,心为佛果,观自在菩萨为佛因。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即自心已通妙有真空之理体,无人无我,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清净本然,...

    妙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14062569.html
  • 学习虚云大师开示“办道(修行)四个先决条件”的体会

    者,终必大明乎心性。(能认真持戒修行,由事修也可到理悟。)  3、因果是否真实?从自己身上可找到答案。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果报)”。我们这个身体叫报身、果报身。是来受善恶果报的。每个人的...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8.html
  • 论慧远与何无忌沙门袒服之辩

    驳议桓玄沙门礼敬王者之说时,已经注意揭示玄学调和名教与自然后的俗化倾向,这里指出佛教的“反俗”与道家“退己而求先”说的区别,前后是理论上的呼应。   其二,“袒服既彰,则形随事感,理悟其心,以御顺之气...

    曹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249549.html
  • 深入净土真实义

    关于净土正论。  有言,我之虽为善论,但似非净宗正论。依李炳南老居士之嘱咐,净宗行人应确信极乐世界的清净,阿弥陀佛的慈悲。黄念老也反复强调“六信”之重要。若要高登九品,则非理悟不可,但求往生极乐,则以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2351899.html
  • 释延光法师谈净土

    理悟不可,但求往生极乐,则以信愿为重。   若依正论,要追溯到释迦世尊所言方为正论。说到净土,现今学人多以某某法师、某某居士所说为荣。然而,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法师不引用般若方广等诸经论义而能独解...

    释延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8.html
  • 佛教对社会伦理与人为祸福之善导

    变,而决定外缘行为,因而人的心识行为随著业力所转,无所是处,唯有通过佛法的学习而了知业力所障,控制心识多变,稳定意识形态,才是理悟佛陀的教言。所以佛教教育实际重要,非斯无法可施,非通过佛教教育的教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1353336.html
  • 法门龙象 百年瑞今

    所不览。又时刻到各寺院讲经说法。文思益进,理悟更高。他又认真聚众讲经,虽有成效,但若以文笔传译佛法,把僧众事迹写成书面,刊登杂志,则效更宏。因此他想到前在厦岛创办之《佛教公论》杂志,由于日寇侵入以致...

    传敏 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2159158.html